携初心千里援滇支教 担使命播种科技希望
7月20日下午,随着飞机缓缓降落,迎园中学的王诚老师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云南支教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机场接机口,在迎中党政工领导们热切的期盼中,迎面而来的王诚老师历经一年云南热情阳光的洗礼,略显黑红的脸庞上依旧是质朴憨厚的笑容。王诚老师是我校的一名信息科技老师,于2019年10月前往云南楚雄州南华县民族中学开展支教工作。
细数这一年的支教经历,王老师言谈中更多的不是困难,不是辛苦,而是满满的感动和不舍。一年来,南华民族中学的领导和同仁对他这位上海支教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对信息科技方面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自己在云南不断面对挑战收获的满满经验……这些都装在他的心里带回了上海,他说此次支教之行是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初到云南,王诚老师不太适应当地的语言习惯,但他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与当地老师沟通交流,迅速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因为王老师自身信息技术上的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所以一到达对口学校——南华县民族中学,就即刻在信息科技组开展教学工作。
短短一周,王诚老师就掌握了学校信息科技教学以及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情况:当地小学没有开设信息科技课程,到初中七八年级才开设信息科技学科。七年级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八年级才涉及到演示文稿和电子表格等制作内容,学生普遍对信息科技学习的热情高涨。虽然地处山区,但是民族中学对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王诚老师主动请缨加入了“趣味编程”社团的教学工作。他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将课程中的学习任务趣味化,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做编程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编程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王老师就把这个目前在全世界青少年中最流行的scratch编程工具带进了民中,让这里的学生们喜欢上了“编程”这个听起来神秘深奥的名词。
11月中旬,民族中学接到了楚雄州准备在12月底举办首届乐高机器人竞赛的通知,但是学校专业人才紧缺,之前“机器人”社团的开设老师都感到力不从心,民中急需要相关的专业教师来推动“机器人”这个项目的开展。王诚老师的到来可以说给民族中学学生参加这一竞赛带来了希望。尽管王老师之前对于“乐高机器人”这一项目也甚少参与,但是他坚信依靠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准,一定能带领民中的学生们披荆斩棘,有所收获,王诚老师毅然决然,勇挑重任,成为竞赛组唯一的指导教师。
他依靠自己突出的专业能力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突击学习中去:自行购买了相关的专业书籍,从早到晚都泡在机器人工作室内。理论学习、动手组装、反复调试、改进再来……通过不断的琢磨和研究,王老师基本上掌握了学校采用的乐高EV3机器人套件的组装以及编程的知识。然后他又开始研究选择参赛的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参赛学生。时间紧迫、比赛难度高、队员基本功薄弱……眼前的困难的确不少,但支教使命在肩,师者初心在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民族中学留下自己在信息科技学科上的一点教学经验,同时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科技知识,拓宽他们的眼界。本着这样的信念与决心,王诚老师精心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机器人教室里钻研竞赛的操作规程,组装实践。讨论热烈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午餐和休息的时间。
12月底,经过紧张激烈的选拔和比赛,王诚老师所带领的民族中学的两支参赛队伍,从几十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楚雄州“首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WRO常规赛”中学组的一、二等奖,王老师也荣膺楚雄州“首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王诚老师说,虽然自己在上海时也曾指导很多学生荣获过市区级奖项,但是此次支教指导当地学生参赛,让他收获了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原本在州里比赛获奖之后,王老师是要带领这两支队伍参加云南省级选拔赛的,但是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的到来使得竞赛取消了。省级比赛虽然取消了,但王诚老师希望学校能在下半年楚雄州的比赛中再次斩获佳绩,同时也可以让“乐高机器人”这个社团在民族中学扎根下来,成为优势项目。他发现学校内部除了机器人的零部件外,其它比赛的基础设施完全是一片空白。为了将来民中能更好地开展社团工作,他就从零开始,自己动手组装,建好了比赛操作台和比赛场地模型零部件。基础设施有了,第二步就是确定比赛的方案了,王老师再一次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下一届比赛的方案设计中去。
随着参赛方案的修改完善,他又以方案为教材,对学校的两位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也能掌握这些学科技能和本领,这样便于学校才能持续开展“机器人”这个项目。两位青年教师的基础薄弱,平时工作也很忙,但他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非常投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全力学习。经过整整两个月的带教,两位青年教师进步神速,已经可以在王老师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他们一起工作的机器人教室里,墙上贴着的电脑里存着的是王诚老师留给两位青年教师的方案参数和各种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看到两位老师能够独当一面,王诚老师也倍感欣慰,他说:“我希望自己在民族中学所做的这一切,都能对学校以后的工作有所推动,也希望民中能越来越好!”王诚老师正是凭借这样一份师者初心,在南华民中的师生心中播种下科技希望。
王诚老师携师者初心赴滇支教,担教育使命受人称道。然而他却满怀感恩地表示:支教与他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更是一份非常难得的收获,他将带着这一份美好的教育经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在迎中的工作中去。同时与远在楚雄南华的师生保持联系,他很愿意永远为牵手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6年起嘉定区结对帮扶云南省楚雄州,2018年起我校与楚雄州南华县民族中学签约成为教育扶贫牵手学校。支教时间虽然有限,个人力量尽管渺小,但相信有了一批又一批像王诚老师这样勇担重任和无私奉献的嘉定教育人,必将能助力教育扶贫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缔结起嘉定楚雄东西两地真挚绵长的情谊!(信息来源: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