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有“道” 研之有“法”——嘉定区封浜小学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第二小学联合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远程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结对帮扶工作,11月,封浜小学通过网络平台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二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远程研讨活动。
首先,我校张燕萍老师为德钦二小教师带去展示课《我认识您了》。张老师活泼轻松、充满童趣的课堂深深吸引了每位观摩的教师。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生活化的情境创设,重点指导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进行求助,帮助孩子们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做到有礼貌、尊重他人并学会感恩。
观摩结束后,二小的教师纷纷表示:道法课堂最好的资源就是身边的真人真事,能够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张老师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卡通人物板贴、校园视频、图片等不同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每天在校园中默默付出的人们,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形式多样,充满趣味。封小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视频课程,为二小教师提供了最直观、最真实的教学范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两校就小学高年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共研共思,深入开展交流研讨。我校张歆怡老师进行第7讲《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的课堂教学展示。该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治的内涵,知道国家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才能更好发展。
德钦县第二小学阿茸老师对该课例进行评课与交流。他认为,现在的学生关于法律的知识知之甚少,教师非常需要丰富的法律题材的教育资源来支撑教学工作。法律不仅仅是政府治国之重器,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同样离不开法律知识,学生更需要不断学习。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更要积极地去了解时政知识,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生动的课堂让大家对《读本》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堂上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构建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正确应对生活中的真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认真反复研读教材,才能教之有“道”,研之有“法”,切实提高《读本》的教学效果。
本次远程研讨活动为两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高专业素养的平台,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实效,更是促进了两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未来的日子里,我校将继续开展精准的帮扶指导,为双方的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
来源:嘉定区封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