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嘉定答卷——2025年度嘉定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典型案例一
以一粒“金豆豆”撬动沪滇协作新实践
在沪滇协作向纵深推进的进程中,嘉定区锚定“产业帮扶提质、联农带农增效”主要目标,以牟定大粒蚕豆为突破口,创新构建“技术赋能+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全链条帮扶模式,首创大粒蚕豆“春秋双茬”种植技术,既精准填补上海蔬菜市场供应空窗期,又让高原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为东西部协作产业帮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一、锚定痛点破局:技术革新筑牢产业根基,破解“单产低、上市晚”难题
嘉定区援外干部深入牟定县田间地头调研发现,当地传统蚕豆种植存在“两低一晚”突出痛点:品种退化导致单粒重不足20克、亩产效益偏低,露天种植仅能春季一茬收获,上市时间集中在次年2-3月,错失市场高价窗口期。为此,嘉定区以技术攻坚为核心,构建“沪滇专家联研、基地示范推广”技术帮扶体系,系统性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品种改良精准发力,夯实种源核心优势
2017年秋,依托沪滇协作机制,嘉定区牵头发动辖区内的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深挖云南高原光照足、温差大的生态禀赋,整合冷冻育苗、基因筛选等先进技术,成功培育出单粒重超25克、糖度显著提升的“牟定大粒蚕豆”特色品种。该品种不仅为规模化种植奠定核心种源基础,更持续打响品牌知名度,成为上海市民餐桌上的“心头好”。
(二)种植技术迭代升级,首创双茬种植模式
2025年进一步深化沪滇协作,通过精准技术指导,引入覆膜保温、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搭建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成功实现“春秋双茬种植、两季鲜豆上市”,填补上海市场1个多月供应空窗期,成为全国首个双茬大粒蚕豆示范区。亩均产量从1500公斤提升至3000公斤,实现“一年两收”产量翻倍。

(三)技术培训全程跟进,构建长效造血机制
构建“技术下沉+人才孵化”双轮驱动培训体系,组织农技专家扎根田间,围绕冷冻育苗、精准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开展培训,推动核心技术“本土化”传承,实现“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转变。累计开展培训20余场,覆盖种植户超1000人次,确保种植户熟练掌握全流程关键技能。
二、帮扶提质增效:构建“产供销”闭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直达
针对农产品“出村难、滞销险、效益低”问题,嘉定区援外干部成立消费帮扶专班,帮助牟定县以“订单农业”为纽带,打通种植、分拣、运输、销售全链条,搭建沪滇产销“直通车”,实现牟定大粒蚕豆“48小时”从田间直达上海餐桌。

(一)前置对接锁定市场,消除产销顾虑
主动对接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东方购物直播平台及大型超市菜场,组织经销商实地考察种植基地。2025年10月,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授予牟定县大粒蚕豆种植协会、众鑫农业种植合作社等“上海蔬菜主供应基地”牌匾,并签订长期产销协议,从源头打消种植户“种得多、卖不出”的担忧。2025年秋茬上市以来,订单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二)产后处理提质增效,提升市场价值
2022年,投入沪滇资金500万元,建成总占地95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项目,涵盖保鲜冷库、储冰冷库等设施及配套设备,有效解决鲜蚕豆采后损耗高、储存周期短的痛点问题。同时优化工艺流程,通过层层筛选保留优质品,较普通蚕豆实现20%合理溢价,商品率从85%提升至95%。近两年来,牟定县销往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的大粒蚕豆销售额突破1.4亿元,综合产值超2亿元。
(三)冷链物流保障新鲜,打响品牌口碑
协调开通“牟定——江桥”专属冷链干线,采用全程温控运输,将大粒蚕豆从采摘到上市时间严控在48小时内,最大程度保留口感与营养。2025年10月中旬首批10吨秋茬大粒蚕豆运抵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后迅速售罄,市场反响热烈,夯实高原鲜豆品牌口碑。开售首月,批发市场销量达300吨、销售额330万。
三、联农带农深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小组始终坚持“产业帮扶为了农民、依靠农民”,通过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将种植户、合作社、村集体紧密绑定在产业链上,实现“一户不落地”共享协作成果。
(一)协会引领抱团发展,提升组织化程度
指导成立牟定县大粒蚕豆种植协会和9家大粒蚕豆合作社,吸纳种植户180余户,推行“协会+基地+农户”协同模式,建立“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机制,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与生产成本,构建起稳定的“协会引领、农户参与、利益共享”联农带农体系,让普通种植户安心跟种、无后顾之忧。

(二)务工岗位精准带动,拓宽增收就业渠道
在采摘、分拣、打包等环节,引导合作社优先聘用当地留守妇女、老人等劳动力,每天创造季节性岗位超400个,灵活计酬日均收入80-100元。2025年春秋两季,累计带动就业约4万人次,人均月增收近3000元,带动劳动收入超400万元。通过稳定的技术培训和劳动实践,成功打造“大粒蚕豆工”劳务品牌,实现劳动力技能提升与稳定就业双赢。
(三)集体增收强化保障,推动强村富民同步
积极推动村集体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核心种植区共和镇流转土地2200多亩,每亩流转费800-1500元,集体增收超200万元。此外,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获得固定分红,收益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众帮扶,做到了“强村”与“富民”同步推进。
四、经验启示: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推动协作帮扶走深走实
牟定大粒蚕豆的成功实践,核心在于抓住“产业契合、技术适配、利益共享”三个关键,为沪滇协作产业帮扶提供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选产业”,立足两地资源禀赋,精准对接上海市场、技术优势与云南气候、土地优势,让特色产业扎根落地;二是坚持“全链帮扶提质效”,从品种改良到市场销售全环节介入,系统性破解产业断点、堵点,最大化释放帮扶效能;三是坚持“联农带农守初心”,以利益联结为核心抓手,通过合作社引领、岗位带动、集体分红等方式,让种植户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让山海协作“真情之花”结出丰硕“民生之果”。
下一步,嘉定区将帮助牟定县出台大粒蚕豆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市场辐射、做优品牌内涵,持续打造“大粒蚕豆工”劳务品牌,让沪滇协作成果更多惠及当地群众,助力产业提质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